在一個文物展覽中遇上楊鐵樑爵士。之前聽說,楊爵士近年甚少參與舊生活動,不想數天之後有幸親見其人。儘管其身邊好友如群星拱列,我這無名小子也不管身份懸殊,趁其他賓客談話間稍稍停頓之際,立即上前攀談。
仍然活躍的戰前港大舊生已經不多了,像楊爵士這般舉足輕重的人物,更如鳳毛麟角。楊爵士雖然祖籍廣東,其祖父卻是晚清上海太古洋行總買辦(Comprador),自小在上海受教育。受業於聖約翰中學,後來因為國共內戰,來到香港大學唸書,也不知道有心還是無意,所住的宿舍又是聖公會的聖約翰學院,然後才負笈英倫。
很早以前就聽聞楊官寡言,唐突上前之剎那,有點擔心會否交談三句即告dead air。誰知大仙聽明白是細仙求見,久違了的話匣子馬上打開,倒也滔滔不絕(信我,跟大仙聊天時以敍舊開始,除非閣下口才太差,否則一般沒有冷場)。一發話,說的竟然是當年自已的糗事:
「當年呢,我同我二哥因為大陸打仗,走黎港大讀書,咁就住St. John’s啦。我地就明知當年有ragging,新人一定被senior玩。有一晚兩點半(連時間都記得,看來真是刻骨銘心),我同我哥哥被叫醒左,大仙叫我地兩個輪流入一間房。我哥哥先入,點知唔到兩分鐘就出返黎。我心諗:『搞咩兩分鐘就玩完呢?』然後我就被人叫入去了。
「一入房間,但見幾個senior排排坐左係度。佢地叫我企係房中間,問我:『喂,你識唔識跳舞呀?』我話:『各位師兄,家下咁既時局,國難當前,我邊有心情學跳舞吖?』佢地再問:『咁即係識定唔識呀?』我話:『都識少少既。』其中一個就話:『咁跳番part黎睇下先啦!』我咪跳一個八拍俾佢地睇。
「跳到一半,佢地又嗌停,話:『得喇得喇!咁你識唔識唱歌呀?』我又話:『各位學長,家下咁既時局,國難當前,我邊有心情學唱歌吖?』佢地忍唔住就勞氣嘞:『夠啦夠啦,我地唔係要聽你講呢啲野呀!哎,都唔好玩既你,同我出番去!』結果我又唔到兩三分鐘俾人抨番出去。」
各位,事實證明,木訥寡言這回事,確實是三歲定八十。但當這故事由當事人親口複述,還是在一個非常正經的場合中,效果就非常搞笑。
現在大家都覺得,港大在本地不像當年盡收天下之利器,似乎黃金時代都在上世紀中期。大仙接著卻說:「你地而家就好喇,學校辦得咁好。我以前讀書個陣,都以為Hong Kong U好勁架,點知有一次我問我個澳洲Professor,你覺得Hong Kong U係間點既學校呀?佢竟然舉左幾間水水地既外國大學同我地比(當時他有列明的,可見記憶尤新,不過為存忠厚,姑且按下不表)。我當時心諗:『唔係卦?』不過而家排名去到咁前,乜都無所謂啦!」
大仙說,宿舍舊時在般咸道,不是現在的薄扶林道那邊,所以很少回去了。一老一少這麼一聊,倒也親切愉快。眼看開幕典禮要開始了,我也識趣自行告退。能夠跟這麼一位賢達長者交談,怎能不感到福緣深厚。
2010/11/25
隊長
好久沒有看籃球比賽,難得偷到一點時間看今屆舍際冠軍戰,場面熱鬧得像NBA。
宿敵對壘,固然是進場原因,但非看不可的理由,卻是其中一隊隊長的意志,似乎提醒了我一些甚麼。
這位隊長,暑假時在我畫廊幫忙。以強項來說,他是藝術家型的,擅長拍攝和戲劇,籃球只算興趣,要數校內頂尖球員,在他前面還有許多。不過,他很用心當這隊長,工作躲懶時(對啦,做暑期工不躲懶幹啥),必定追看NBA。我知道,那不止是打發時間,對最高水平的賽事保持跟進,是練習之餘的功課。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靜靜欣賞著故事進展。
他們的球隊,近年青黃不接,上季丟失了三連冠的佳績,誓要於今季捲土重來;剛好今年新丁人強馬壯,都是一班馬,牌面上有得打。不過,隊長在球場技不壓眾,暗暗犯了領軍大忌:單打一條龍,群毆一條蟲,隨時有如美國夢七,各自為戰,結果被人逐一擊破。
我的膽心,卻被他聰明地化解。開季以來,他經常在微博上分享感受。有一次,他說:「individual wins game,team wins champion」,你要在場上個人表演嗎?可以。但如果你想要的是最後勝利,那就是整隊人的事;又有一次,他說: 「就算你是Kobe Bryant,甚至是Michael Jordan,也需要一個Pau Gassol和 Pippen。我們不可能人人是Lebron James,卻都可以扮演一個對球隊有貢獻的角色。而這些支援,往往能夠令一隊『強』隊變成有『冠軍相』的球隊。」
相比工作上遇到的虛偽和世故,我毫無懸念的愛聽這種人話。甚麼叫領袖才幹?甚麼叫體育精神?甚麼叫智取?不必靠甚麼通識講座talk shit,就憑這段不見經傳的隊長小言,足以成為一個小小註腳。
有心奪冠的球隊,恨不得每位成員都舉世無雙,但強如皇家馬德里,盡收天下利器,也有栽人手裡的時候;更何況,世上沒有完美球員的,與其無止境的追求全能隊伍,為甚麼不因材為用,建立一種最適合自己克敵制勝的打法?擅攻者且攻,擅守者且守,四百二十平方米的球場,只要用心鑽研,一定有自己立身之處。
不過,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隊長同學,機會來了,請利用今天的四十八分鐘,拿下這份殊榮,印證你的覺悟吧!
比賽開始。我站在場邊的高台上,看見這些球員長處不同,風格不同,甚至國籍、語言都不同,卻能在每個關鍵的剎那,進退如一,合作無間。那不止是個人技術,而是長久用心鍛冶而成的默契。對方的隊伍,明顯也有優秀球員,但整合起來,攻守都有空隙。儘管戰況緊湊,四節拉鋸下來,勝負也就分曉了。
分牌上的秒錶,終於停將下來;他的隊伍,終於以十二分的優勢重奪錦標;而他自己,卻自始至終沒有一分鐘進過場。又如何?只聽他向觀眾致謝時聲音嘶啞,剛才顯然沒一刻放鬆;觀眾給他掌聲如雷,也證明他的努力有目共睹。
像紀錄片一樣,終於看到大團圓結局了。能不為他感到高興嗎?以後的路,也許很漫長,也許波折重重,但是只要記得,你曾經漂漂亮亮的打下這一仗,眼前難關再多,熬一下就會過去了。然後,就是天高地闊,波瀾萬丈。
宿敵對壘,固然是進場原因,但非看不可的理由,卻是其中一隊隊長的意志,似乎提醒了我一些甚麼。
這位隊長,暑假時在我畫廊幫忙。以強項來說,他是藝術家型的,擅長拍攝和戲劇,籃球只算興趣,要數校內頂尖球員,在他前面還有許多。不過,他很用心當這隊長,工作躲懶時(對啦,做暑期工不躲懶幹啥),必定追看NBA。我知道,那不止是打發時間,對最高水平的賽事保持跟進,是練習之餘的功課。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靜靜欣賞著故事進展。
他們的球隊,近年青黃不接,上季丟失了三連冠的佳績,誓要於今季捲土重來;剛好今年新丁人強馬壯,都是一班馬,牌面上有得打。不過,隊長在球場技不壓眾,暗暗犯了領軍大忌:單打一條龍,群毆一條蟲,隨時有如美國夢七,各自為戰,結果被人逐一擊破。
我的膽心,卻被他聰明地化解。開季以來,他經常在微博上分享感受。有一次,他說:「individual wins game,team wins champion」,你要在場上個人表演嗎?可以。但如果你想要的是最後勝利,那就是整隊人的事;又有一次,他說: 「就算你是Kobe Bryant,甚至是Michael Jordan,也需要一個Pau Gassol和 Pippen。我們不可能人人是Lebron James,卻都可以扮演一個對球隊有貢獻的角色。而這些支援,往往能夠令一隊『強』隊變成有『冠軍相』的球隊。」
相比工作上遇到的虛偽和世故,我毫無懸念的愛聽這種人話。甚麼叫領袖才幹?甚麼叫體育精神?甚麼叫智取?不必靠甚麼通識講座talk shit,就憑這段不見經傳的隊長小言,足以成為一個小小註腳。
有心奪冠的球隊,恨不得每位成員都舉世無雙,但強如皇家馬德里,盡收天下利器,也有栽人手裡的時候;更何況,世上沒有完美球員的,與其無止境的追求全能隊伍,為甚麼不因材為用,建立一種最適合自己克敵制勝的打法?擅攻者且攻,擅守者且守,四百二十平方米的球場,只要用心鑽研,一定有自己立身之處。
不過,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隊長同學,機會來了,請利用今天的四十八分鐘,拿下這份殊榮,印證你的覺悟吧!
比賽開始。我站在場邊的高台上,看見這些球員長處不同,風格不同,甚至國籍、語言都不同,卻能在每個關鍵的剎那,進退如一,合作無間。那不止是個人技術,而是長久用心鍛冶而成的默契。對方的隊伍,明顯也有優秀球員,但整合起來,攻守都有空隙。儘管戰況緊湊,四節拉鋸下來,勝負也就分曉了。
分牌上的秒錶,終於停將下來;他的隊伍,終於以十二分的優勢重奪錦標;而他自己,卻自始至終沒有一分鐘進過場。又如何?只聽他向觀眾致謝時聲音嘶啞,剛才顯然沒一刻放鬆;觀眾給他掌聲如雷,也證明他的努力有目共睹。
像紀錄片一樣,終於看到大團圓結局了。能不為他感到高興嗎?以後的路,也許很漫長,也許波折重重,但是只要記得,你曾經漂漂亮亮的打下這一仗,眼前難關再多,熬一下就會過去了。然後,就是天高地闊,波瀾萬丈。
2010/11/20
驅逐商學會
做學生會內閣的最後一仗,是在評議會內,力主驅除商學會。
隨著學生活動不斷拓展,學會預算亦不斷增加。除了收取會費和申請學生會撥款,邀請外間團體成為贊助商,也是無可厚非的做法。然而,假如港大學生會的贊助商標,多得像格蘭披治賽車手戰衣的時候,學術機構的中立與公正,也就蕩然無存了。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首次引入贊助商制度,扭轉了主辦國必負巨債的宿命,卻也惹來過度商業化,損害奧林匹克精神的非議。此後國際奧委會開始逐步修訂嚴格的贊助守則,確保經濟效益與體育精神並行不悖。為了防止無限制的商業化玷污港大的學術性和學生會作為社會良心的公信力,學生會亦設立了一套嚴謹制度,審批贊助商進入校園,以及批准後的宣傳形式。
商學會歷年來就不止一次把校園變成廣告雜誌,為企業大賣告白,勢成喧賓奪主之局。而且,商學會沒有考慮自己作為學生會的一分子,屢次先斬後奏,視制度於無物,豎立了很壞的榜樣。評議會為了維持紀律,歷年來多次小懲大戒,把它降格為半屬會,褫奪其部份權利,待監守行為一段時間後,才恢復其身份;然而到我行將卸任的時候,商學會的犯規紀錄已至忍無可忍的地步,幹事會對於是向評議會提出,把商學會逐出學生會。
這應該是學生會幾十年來頭一遭,連報紙都報出來了。商學會自知理虧,多次登門向幹事會求情,誓神劈願以後乖乖遵守規則。可是他們這套「低低地躀一舖」的把戲實在讓人看膩,完全沒有誠意,而且當時評議會已經受理議案,一切必須留待議會上解決。
能經營多年而自全,商學會也不是吃素的。會議當晚,商學會把近十屆的老幹事全請回來,為自己站台,擠得議事廳水洩不通;他們的詭辯技巧也令人眼花繚亂,一時指自己沒有犯錯,一時又說自己即使犯錯亦不致於被逐出學生會,加上煽情的演繹,令一些不明就裏的評議員以為是幹事會反應過敏了。
幹事會不敢怠慢,一方面羅列證據,揭破商學會種種托辭,指出其歷年犯規有跡可尋,不但損害了學生會與港大的聲譽,亦對循正途申請贊助的學會極不公平;一方面與仗義執言的評議員裏應外合,游說仍未表態的評議員,不能姑息這種只顧私利的害群之馬。從晚上六時到凌晨三時,經過近十小時的激辯,雙方已戰至筋疲力竭,在太陽即將重臨的時份,商學會的去留交給了評議員決定。
表決以暗票形式進行,議案最後以三分之二票數獲得通過,學生會將驅逐商學會,並註消其附屬於學生會的銀行戶口,凍結所有資金。所謂凍結,就是不容任何團體動用這畢錢,以免事件最後惹來「商學會跌倒,學生會吃飽」之類的無謂揣測。
這算是學生會評議會內罕見的大陣仗,雖然只算家門內的事情,但相比批評特首施政之類取態幾乎一面倒的話題,會眾之間的對抗程度無疑強烈得多。
學生會的議會政治雖然經常惹來「口水會」、「家家酒」之譏,但除非你是釋迦牟尼,生出來就懂說話,否則即使吹枯噓生如奧巴馬,口才也不是天掉下來的,必定經歷一番成長的過程。議會訓練確實讓一群懵懂少年學懂做事要「孭飛」,思考時縱觀全局,學懂據理力爭,平均不同團體的利益,讓他們體會到那些聽起來理所當然的大道理,到實踐的時候原來是多麼的困難。人情練達即文章,履職學生會一年,性格肯定比剛入學時成熟得多。
隨著學生活動不斷拓展,學會預算亦不斷增加。除了收取會費和申請學生會撥款,邀請外間團體成為贊助商,也是無可厚非的做法。然而,假如港大學生會的贊助商標,多得像格蘭披治賽車手戰衣的時候,學術機構的中立與公正,也就蕩然無存了。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首次引入贊助商制度,扭轉了主辦國必負巨債的宿命,卻也惹來過度商業化,損害奧林匹克精神的非議。此後國際奧委會開始逐步修訂嚴格的贊助守則,確保經濟效益與體育精神並行不悖。為了防止無限制的商業化玷污港大的學術性和學生會作為社會良心的公信力,學生會亦設立了一套嚴謹制度,審批贊助商進入校園,以及批准後的宣傳形式。
商學會歷年來就不止一次把校園變成廣告雜誌,為企業大賣告白,勢成喧賓奪主之局。而且,商學會沒有考慮自己作為學生會的一分子,屢次先斬後奏,視制度於無物,豎立了很壞的榜樣。評議會為了維持紀律,歷年來多次小懲大戒,把它降格為半屬會,褫奪其部份權利,待監守行為一段時間後,才恢復其身份;然而到我行將卸任的時候,商學會的犯規紀錄已至忍無可忍的地步,幹事會對於是向評議會提出,把商學會逐出學生會。
這應該是學生會幾十年來頭一遭,連報紙都報出來了。商學會自知理虧,多次登門向幹事會求情,誓神劈願以後乖乖遵守規則。可是他們這套「低低地躀一舖」的把戲實在讓人看膩,完全沒有誠意,而且當時評議會已經受理議案,一切必須留待議會上解決。
能經營多年而自全,商學會也不是吃素的。會議當晚,商學會把近十屆的老幹事全請回來,為自己站台,擠得議事廳水洩不通;他們的詭辯技巧也令人眼花繚亂,一時指自己沒有犯錯,一時又說自己即使犯錯亦不致於被逐出學生會,加上煽情的演繹,令一些不明就裏的評議員以為是幹事會反應過敏了。
幹事會不敢怠慢,一方面羅列證據,揭破商學會種種托辭,指出其歷年犯規有跡可尋,不但損害了學生會與港大的聲譽,亦對循正途申請贊助的學會極不公平;一方面與仗義執言的評議員裏應外合,游說仍未表態的評議員,不能姑息這種只顧私利的害群之馬。從晚上六時到凌晨三時,經過近十小時的激辯,雙方已戰至筋疲力竭,在太陽即將重臨的時份,商學會的去留交給了評議員決定。
表決以暗票形式進行,議案最後以三分之二票數獲得通過,學生會將驅逐商學會,並註消其附屬於學生會的銀行戶口,凍結所有資金。所謂凍結,就是不容任何團體動用這畢錢,以免事件最後惹來「商學會跌倒,學生會吃飽」之類的無謂揣測。
這算是學生會評議會內罕見的大陣仗,雖然只算家門內的事情,但相比批評特首施政之類取態幾乎一面倒的話題,會眾之間的對抗程度無疑強烈得多。
學生會的議會政治雖然經常惹來「口水會」、「家家酒」之譏,但除非你是釋迦牟尼,生出來就懂說話,否則即使吹枯噓生如奧巴馬,口才也不是天掉下來的,必定經歷一番成長的過程。議會訓練確實讓一群懵懂少年學懂做事要「孭飛」,思考時縱觀全局,學懂據理力爭,平均不同團體的利益,讓他們體會到那些聽起來理所當然的大道理,到實踐的時候原來是多麼的困難。人情練達即文章,履職學生會一年,性格肯定比剛入學時成熟得多。
2010/11/15
晚禮服
高桌晚宴只是學院聚餐,真正的盛宴,還數舊生團聚舞會(reunion ball)。利瑪竇最愔此道,幾乎每年一度,大仙何鴻燊逢請必到,Riccian風風火火的打電話請舊生「買枱」包起全席,又歇斯底里地邀約女生赴會,惟恐落單。除了馬來人盃,宇宙間沒幾件事能讓他們這麼眾志成城。舞會多在五星級酒店舉行,當晚各大報章名人版的記者十面埋伏,照相機如鐳射大炮準備就緒,相當大陣仗。
聖約翰辦舞會沒利瑪竇頻密,可規模也是非同小可。零五年聖誕,聖約翰舊生會在剛開業的中環四季酒店擺下五十桌,名為「Aquila at Seasons」 ,相約五百多位新舊St. Johnian聚首一堂,好不熱鬧。難得有機會見世面,我們這班貪玩學生當然不會錯過,立刻就報了名。舞會的指定服飾是black tie,也就是說要穿晚禮服(tuxedo)。噢,這下抓頭了,單吊西我有一套,可哪兒來的踢死兔?回家向父親求救,父親仰天打個哈哈說,踢死兔這玩意兒,要嘛租,潦潦草草混過這次就罷了;要嘛訂造,身形保持得好的話可以穿很多年。就是不能買現成的,衣不稱身,一定不好看。兒子長大了,來,爸送你一套,說罷就把我抓去給上海師傅量體裁衣,縫製了我人生第一套踢死兔。
打從中五謝師宴開始,穿的西裝都是那種幾百塊錢的廉價貨,前後左右三百六十度剪裁統統跟身體對著幹,害我以為穿西裝本該如此蹩腳;直到為這套踢死兔試身,才驚覺度身訂造的衣服竟是如此美妙,能把人體的天然線條隱惡揚善,變得肩平胸寬,腰束背挺。只消加上一雙油亮精光的漆皮鞋和一條蝴蝶領帶,入門級紳士造型立即大功告成。
合身是合身,但第一次穿得這麼隆重,還真有點不習慣,照起鏡來也覺得自己沐猴而冠,穿起龍袍不像太子。不管了,夠鐘起行,遲到吃虧的是自己。
我們一群學生懷著興奮心情來到,可一見那堂皇瑰麗的四季廳,馬上就忐忑不安起來。哎,怎麼說呢?跟在大學的隨性差很遠,在這裡總怕自己做錯一個動作,說錯一句話,顯得沒教養。女生們還好,只要一動不動,閉嘴微笑,自然有舊生風度翩翩的走來跟她們聊天,可是我們幾個男生就慘了,木訥訥的乾著急,平常的葷話題全部紅牌出場,站在雞尾酒會裏,看著一個個大仙談笑風生,夾雜著高足杯清脆的碰撞聲音,自己卻像個麻瓜般站著,似乎與之絕緣……不成不成,得想個辦法扭轉局面。對了,我是體聯會長嘛,找個有相似背景的舊生開始聊不就得了!咦?那邊好像是黃宏發呢,發叔以前是體育聯會的喔……我拿著酒杯走近,正躊躇怎樣跟他打招呼,想不到他突然一個轉身,已經先跟我碰杯,說:「你好嗎?認不認識我?我係黃宏發呀!」表情極盡幽默搞笑,我臉上的尷尬頓時一掃而空,像個小朋友一樣介紹自己。發叔一聽我是體育聯會的人,馬上口若懸河地細數自己大學時代的豐功偉績,後來索性一把把我拉走,不斷介紹這位誰誰誰是什麼年的體聯秘書,某某某又是哪一屆的會長。噢,原來體育聯會的大仙們這麼猛料啊?有著共同經歷,儘管相差幾十年,我和大仙們很快就打成一片。原來摸酒杯底也不怎麼難。
宴會正式開始了。院長看見門生滿座,還有不少其他舍堂的舊生,致辭時少不免先寒喧一陣,然後臭美一番,說:「現在很多人不敢說這種話,但我實在慶幸,香港還有像St. John’s這麼個有class的地方。」當晚主禮嘉賓,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接著出場,還很會把話接下去,說:「我們今晚很幸福,享受了美妙的宴會。可是我亦懇請各位記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幫助,St. Johnian,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好吧,看來St. Johnian牙擦擦和人才濟濟的基因,再過一百年都會保持不變。
然後是精美的酒食,豐富的抽獎,當然少不了舊生自我陶醉一番的懷舊表演,像彈著結他唱《Try to Remember》,以及舞池上的barn dance。大仙們自少年開始爭取出人頭地,到現在名成利就了,才發現最好的時光,卻是從前。人生,竟似一場沒完沒了的追逐。
晚禮服在那一夜後便沒機會再穿了。兩年後,聖約翰學院將迎來其一百周年慶典,到時候,應該還穿得下吧?
聖約翰辦舞會沒利瑪竇頻密,可規模也是非同小可。零五年聖誕,聖約翰舊生會在剛開業的中環四季酒店擺下五十桌,名為「Aquila at Seasons」 ,相約五百多位新舊St. Johnian聚首一堂,好不熱鬧。難得有機會見世面,我們這班貪玩學生當然不會錯過,立刻就報了名。舞會的指定服飾是black tie,也就是說要穿晚禮服(tuxedo)。噢,這下抓頭了,單吊西我有一套,可哪兒來的踢死兔?回家向父親求救,父親仰天打個哈哈說,踢死兔這玩意兒,要嘛租,潦潦草草混過這次就罷了;要嘛訂造,身形保持得好的話可以穿很多年。就是不能買現成的,衣不稱身,一定不好看。兒子長大了,來,爸送你一套,說罷就把我抓去給上海師傅量體裁衣,縫製了我人生第一套踢死兔。
打從中五謝師宴開始,穿的西裝都是那種幾百塊錢的廉價貨,前後左右三百六十度剪裁統統跟身體對著幹,害我以為穿西裝本該如此蹩腳;直到為這套踢死兔試身,才驚覺度身訂造的衣服竟是如此美妙,能把人體的天然線條隱惡揚善,變得肩平胸寬,腰束背挺。只消加上一雙油亮精光的漆皮鞋和一條蝴蝶領帶,入門級紳士造型立即大功告成。
合身是合身,但第一次穿得這麼隆重,還真有點不習慣,照起鏡來也覺得自己沐猴而冠,穿起龍袍不像太子。不管了,夠鐘起行,遲到吃虧的是自己。
我們一群學生懷著興奮心情來到,可一見那堂皇瑰麗的四季廳,馬上就忐忑不安起來。哎,怎麼說呢?跟在大學的隨性差很遠,在這裡總怕自己做錯一個動作,說錯一句話,顯得沒教養。女生們還好,只要一動不動,閉嘴微笑,自然有舊生風度翩翩的走來跟她們聊天,可是我們幾個男生就慘了,木訥訥的乾著急,平常的葷話題全部紅牌出場,站在雞尾酒會裏,看著一個個大仙談笑風生,夾雜著高足杯清脆的碰撞聲音,自己卻像個麻瓜般站著,似乎與之絕緣……不成不成,得想個辦法扭轉局面。對了,我是體聯會長嘛,找個有相似背景的舊生開始聊不就得了!咦?那邊好像是黃宏發呢,發叔以前是體育聯會的喔……我拿著酒杯走近,正躊躇怎樣跟他打招呼,想不到他突然一個轉身,已經先跟我碰杯,說:「你好嗎?認不認識我?我係黃宏發呀!」表情極盡幽默搞笑,我臉上的尷尬頓時一掃而空,像個小朋友一樣介紹自己。發叔一聽我是體育聯會的人,馬上口若懸河地細數自己大學時代的豐功偉績,後來索性一把把我拉走,不斷介紹這位誰誰誰是什麼年的體聯秘書,某某某又是哪一屆的會長。噢,原來體育聯會的大仙們這麼猛料啊?有著共同經歷,儘管相差幾十年,我和大仙們很快就打成一片。原來摸酒杯底也不怎麼難。
宴會正式開始了。院長看見門生滿座,還有不少其他舍堂的舊生,致辭時少不免先寒喧一陣,然後臭美一番,說:「現在很多人不敢說這種話,但我實在慶幸,香港還有像St. John’s這麼個有class的地方。」當晚主禮嘉賓,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接著出場,還很會把話接下去,說:「我們今晚很幸福,享受了美妙的宴會。可是我亦懇請各位記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幫助,St. Johnian,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好吧,看來St. Johnian牙擦擦和人才濟濟的基因,再過一百年都會保持不變。
然後是精美的酒食,豐富的抽獎,當然少不了舊生自我陶醉一番的懷舊表演,像彈著結他唱《Try to Remember》,以及舞池上的barn dance。大仙們自少年開始爭取出人頭地,到現在名成利就了,才發現最好的時光,卻是從前。人生,竟似一場沒完沒了的追逐。
晚禮服在那一夜後便沒機會再穿了。兩年後,聖約翰學院將迎來其一百周年慶典,到時候,應該還穿得下吧?
2010/11/4
懷念那一襲綠袍
港大舉辦「高桌晚宴周」,在陸佑堂擺下長桌,讓一千多同學穿上綠袍,體驗正宗的高桌晚宴。在山寨版high table dinner劣幣橫流的時代,無疑是一次典正傳統的做法。
有看過《哈利波特》的話,主角們在霍格華茲有幾場穿著長袍吃飯,還把烤雞變來變去的戲,那個場景就是高桌晚宴。高桌晚宴的傳統源自英國牛津劍橋,參與晚宴的本科生就座於一行行直排的長桌之間,師長則在橫置禮堂高台之上的首席,所謂「高桌」就是指這一席。高桌晚宴的氣氛典雅莊重而不失溫馨,師生均需正裝(formal dress)出席,還要穿上學袍(academic dress)。在港大,本科生穿的是綠袍(green gown),學士或以上的則穿黑袍(black gown)。香港的高桌晚宴近年搞得有些離題,變成一個好grand的晚會,環境弄得像中學謝師宴,女生穿低胸晚裝,男生解開項鈕不打領帶,是很怪誕的行為。
其實高桌晚宴不必豪華,重點是讓學院裏的人聚首一堂,以及營造學術交流的氣氛。我在聖約翰的時候,院長是劍橋舊生,學院的高桌晚宴也完全遵照英制,一星期一次。晚飯前,一年級生會先參加些利酒會(sherry group),跟學院導師們(college tutors)把酒言歡;晚飯後,學院會在禮堂外準備香滑的奶茶,供人享用。晚宴時有不能離座的規矩,因此這「奶茶時段」是眾人互相問候的時間,本科生也可以趁此機會認識當晚的特別嘉賓,跟他們輕鬆聊天。
高桌晚宴經常會邀請特別嘉賓,嘉賓來當然不是飲啖茶食個包就走。飯後的高桌晚宴講座(High Table Talk)才是全晚的高潮。大學人脈盤根錯節,很多外面請不到的人物,晚宴主辦人一個電話就到。還記得零七年立法會補選,陳太葉太戰情如火如荼,想不到在選舉前兩星期,我們高桌晚宴竟然請到陳太做主講嘉賓,當晚入座率可謂全場爆滿,有趣的是陳太甫開腔便說能否讓她休息一下,不談兩太之戰,逗得哄堂大笑,接著她便開始談在何東的生活,以及日後的公務員生涯的故事;另一次學院請到了「長毛」梁國雄,我們都私下猜測,這位非常人物會有什麼奇言怪行,結果倒是有點出人意表,「長毛」整晚談吐都很溫文,也許在鏡頭以外不用作秀,那些膩耳的「董建華下台」、「曾蔭權吃蕉」都沒有出現,反而罕有地聽到他仔細分析中國和香港的現狀,在他理解下兩地的社會危機是什麼等。同意不同意是一回事,但能夠聽到這位算是香港政壇一號人物的一些想法,總算有所收穫。
本科生的綠袍剪裁很奇怪,短短的,總給人衣不稱身的感覺,看起來傻氣得很。院長的黑袍則很瀟灑,行動起來大袖飄逸,十足十的學院氣派。後來才知道,那件袍子已經跟了院長三十年了。三十年,不止代表了院長對袍子的珍視,也是院長對學院的一份承諾。以前常常想,自己甚麼時候可以穿上黑袍;畢業以後,終於穿上黑袍,又有點懷念那件綠色短袍。在聽眾席間舉手發問的青葱歲月,總是令人回味。
有看過《哈利波特》的話,主角們在霍格華茲有幾場穿著長袍吃飯,還把烤雞變來變去的戲,那個場景就是高桌晚宴。高桌晚宴的傳統源自英國牛津劍橋,參與晚宴的本科生就座於一行行直排的長桌之間,師長則在橫置禮堂高台之上的首席,所謂「高桌」就是指這一席。高桌晚宴的氣氛典雅莊重而不失溫馨,師生均需正裝(formal dress)出席,還要穿上學袍(academic dress)。在港大,本科生穿的是綠袍(green gown),學士或以上的則穿黑袍(black gown)。香港的高桌晚宴近年搞得有些離題,變成一個好grand的晚會,環境弄得像中學謝師宴,女生穿低胸晚裝,男生解開項鈕不打領帶,是很怪誕的行為。
其實高桌晚宴不必豪華,重點是讓學院裏的人聚首一堂,以及營造學術交流的氣氛。我在聖約翰的時候,院長是劍橋舊生,學院的高桌晚宴也完全遵照英制,一星期一次。晚飯前,一年級生會先參加些利酒會(sherry group),跟學院導師們(college tutors)把酒言歡;晚飯後,學院會在禮堂外準備香滑的奶茶,供人享用。晚宴時有不能離座的規矩,因此這「奶茶時段」是眾人互相問候的時間,本科生也可以趁此機會認識當晚的特別嘉賓,跟他們輕鬆聊天。
高桌晚宴經常會邀請特別嘉賓,嘉賓來當然不是飲啖茶食個包就走。飯後的高桌晚宴講座(High Table Talk)才是全晚的高潮。大學人脈盤根錯節,很多外面請不到的人物,晚宴主辦人一個電話就到。還記得零七年立法會補選,陳太葉太戰情如火如荼,想不到在選舉前兩星期,我們高桌晚宴竟然請到陳太做主講嘉賓,當晚入座率可謂全場爆滿,有趣的是陳太甫開腔便說能否讓她休息一下,不談兩太之戰,逗得哄堂大笑,接著她便開始談在何東的生活,以及日後的公務員生涯的故事;另一次學院請到了「長毛」梁國雄,我們都私下猜測,這位非常人物會有什麼奇言怪行,結果倒是有點出人意表,「長毛」整晚談吐都很溫文,也許在鏡頭以外不用作秀,那些膩耳的「董建華下台」、「曾蔭權吃蕉」都沒有出現,反而罕有地聽到他仔細分析中國和香港的現狀,在他理解下兩地的社會危機是什麼等。同意不同意是一回事,但能夠聽到這位算是香港政壇一號人物的一些想法,總算有所收穫。
本科生的綠袍剪裁很奇怪,短短的,總給人衣不稱身的感覺,看起來傻氣得很。院長的黑袍則很瀟灑,行動起來大袖飄逸,十足十的學院氣派。後來才知道,那件袍子已經跟了院長三十年了。三十年,不止代表了院長對袍子的珍視,也是院長對學院的一份承諾。以前常常想,自己甚麼時候可以穿上黑袍;畢業以後,終於穿上黑袍,又有點懷念那件綠色短袍。在聽眾席間舉手發問的青葱歲月,總是令人回味。
2010/10/31
面試錦囊
廣發英雄帖,向無數老闆毛遂自薦,嚐遍港九新界十八區的閉門羮,好不容易終於被人從芸芸申請中挑出來,請自己上門見個面。如此良機,怎能錯失?可是對搵工初哥來說,面試過程地雷滿佈,隨時粉身碎骨還懵然不知。想順利找到好工,事前還需做好準備。
對於面試,應徵者的第一口訣是:面試並不是考試,而是屬於你的個人表演。不論單獨洽談抑或小組會見,你都要把自己當成正在登台的大明星,而面試官則是你最挑剔的觀眾。你必須扭盡六壬令這位(或這群)觀眾成為你的粉絲,而那怕是全微小的出錯,都可以把你的演出全盤毀掉。因此,相比只考腦袋和右手的筆試,面試絕對是給應徵者的綜合性測驗,半點不能鬆懈。
面試,按道理是你和未來老闆的第一次見面。還未開口,彼此已經先從外觀上給對方打了底分:老闆穿得像個鄉巴佬見你,你固然不能拿他怎樣;你穿得土不拉機,卻可能馬上被老闆攆出大門。因此,在Final Year之前的暑期大割引,請各位打破你們的豬仔錢罌,好好買一套西裝吧。男生們比較簡單,一套剪裁得宜的單吊黑西裝加白襯衫即可 (至於何謂得宜,請參閱前文《男生,請升呢》),只要不斷更換領帶,像素色、條子、斜紋等,即能應付不同場合;女生衣著,同樣以黑色套裝為標準,配裙子或褲子皆宜,不過貌美者切忌花枝招展,否則遇到男高層雖然可能大獲全勝,但碰上人屆中年的女波士則命運堪憂。為什麼?不用解釋了吧?
過了衣著一關,卻還未到考驗談吐之時。面試前的空檔,往往是致命的陰溝:會面的時間、地點,弄清楚了嗎?從家裡到目的地的交通,會不會出狀況?當日的天氣,會否把你變成「大汗王」或「落湯雞」,以致到達時狼狽不堪?面試語言是廣東話、英文還是普通話,能先打聽嗎?突如其來的交通擠塞、大暑大雨等意外,都會影響的你的臨陣狀態。預先排除這些不確定因素,讓自己瀟瀟灑灑地到場,將能大大減少措手不及的機會。
到秘書小姐把你喊進會議室,至考官著你發言之間,還有幾個致命地雷,務必要注意:小組會面的話,身為男生的你,有先讓女生進去嗎?身為女生的你,男生讓你先進,你有點頭道謝嗎?最後一個進房的你,有順手關門嗎?在考官示意前,或你還未請示考官,是否已經一股坐下來了?與考官作第一次眼神交流前,有沒有報以微笑,說聲「你好」?別看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愈是高層,愈看這些。老闆們把你叫來,你的學問原則上已經過關;他們在面試要看的,是你的性格、談吐、應對、教養等方面,而這些都是從細節反映出來的,愈是見微,愈能知著。因此,在小處上千萬不可隨便。
躲開種種機關,終於能開口說話了。不論單挑還是群毆,面試官都會給你一點自我介紹的時間。對於這短短三十秒至一分鍾,大家千萬不可浪費。別以為把自己的履歷從頭到尾背一次就叫「自我介紹」。記得前文說過履歷上的「personal summary」嗎?對了,發揮這一點,甭管考官手上有沒有你的履歷,重申一次你的特質,比如說你在履歷上強調自己課外活動強,那就說:「我叫陳福水,來自香港大學中文系,本學期GPA3.2,然而在學業以外,我更希望各位注意我在課外活動方面的成績,因為這更能反映我的領袖才能與團隊精神……」大學五件事誰都做過,找出自己最強的一點,然後集中火力、重槌出擊,才能擴大優勢。
群毆式的小組討論,就不多談了,反正跟高考差不多;倒是單挑的時侯,考官有更多機會作針對性提問,往往令應徵者不知所措。譬如說:能說說自己的弱點嗎?誠實的同學會馬上回答自己粗心大意啦、貪睡啦……愛自掘墳墓等。記著,任何時候都是你的show time!面對這種問題,你必須短揚長,拐個彎來誇自己:「也許來自港大籃球隊的刻苦訓練,我律己律人都很嚴格。當隊長的時候,隊友偶爾抱怨我苛刻,可是當奪得大專冠軍的一剎那,他們都明白到,這只是我帶領大家走向成功的必然過程而已」;假如你是個溫柔的人,就把話反過來說,相信融洽的氣氛更容易為團隊帶來成功。
面試玩多了,其實也就是個遊戲。會玩的掌握了竅門,自然當常勝將軍;不懂規矩的老是瞎掰,自然碰釘連連。多請教,多揣摩,能舉一反三,表現就會好了。仍然是那句話:面試是你的個人表演。踏進虎度門,就是你的show time,不論結果如何,盡情享受這刺激旅程吧!
對於面試,應徵者的第一口訣是:面試並不是考試,而是屬於你的個人表演。不論單獨洽談抑或小組會見,你都要把自己當成正在登台的大明星,而面試官則是你最挑剔的觀眾。你必須扭盡六壬令這位(或這群)觀眾成為你的粉絲,而那怕是全微小的出錯,都可以把你的演出全盤毀掉。因此,相比只考腦袋和右手的筆試,面試絕對是給應徵者的綜合性測驗,半點不能鬆懈。
面試,按道理是你和未來老闆的第一次見面。還未開口,彼此已經先從外觀上給對方打了底分:老闆穿得像個鄉巴佬見你,你固然不能拿他怎樣;你穿得土不拉機,卻可能馬上被老闆攆出大門。因此,在Final Year之前的暑期大割引,請各位打破你們的豬仔錢罌,好好買一套西裝吧。男生們比較簡單,一套剪裁得宜的單吊黑西裝加白襯衫即可 (至於何謂得宜,請參閱前文《男生,請升呢》),只要不斷更換領帶,像素色、條子、斜紋等,即能應付不同場合;女生衣著,同樣以黑色套裝為標準,配裙子或褲子皆宜,不過貌美者切忌花枝招展,否則遇到男高層雖然可能大獲全勝,但碰上人屆中年的女波士則命運堪憂。為什麼?不用解釋了吧?
過了衣著一關,卻還未到考驗談吐之時。面試前的空檔,往往是致命的陰溝:會面的時間、地點,弄清楚了嗎?從家裡到目的地的交通,會不會出狀況?當日的天氣,會否把你變成「大汗王」或「落湯雞」,以致到達時狼狽不堪?面試語言是廣東話、英文還是普通話,能先打聽嗎?突如其來的交通擠塞、大暑大雨等意外,都會影響的你的臨陣狀態。預先排除這些不確定因素,讓自己瀟瀟灑灑地到場,將能大大減少措手不及的機會。
到秘書小姐把你喊進會議室,至考官著你發言之間,還有幾個致命地雷,務必要注意:小組會面的話,身為男生的你,有先讓女生進去嗎?身為女生的你,男生讓你先進,你有點頭道謝嗎?最後一個進房的你,有順手關門嗎?在考官示意前,或你還未請示考官,是否已經一股坐下來了?與考官作第一次眼神交流前,有沒有報以微笑,說聲「你好」?別看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愈是高層,愈看這些。老闆們把你叫來,你的學問原則上已經過關;他們在面試要看的,是你的性格、談吐、應對、教養等方面,而這些都是從細節反映出來的,愈是見微,愈能知著。因此,在小處上千萬不可隨便。
躲開種種機關,終於能開口說話了。不論單挑還是群毆,面試官都會給你一點自我介紹的時間。對於這短短三十秒至一分鍾,大家千萬不可浪費。別以為把自己的履歷從頭到尾背一次就叫「自我介紹」。記得前文說過履歷上的「personal summary」嗎?對了,發揮這一點,甭管考官手上有沒有你的履歷,重申一次你的特質,比如說你在履歷上強調自己課外活動強,那就說:「我叫陳福水,來自香港大學中文系,本學期GPA3.2,然而在學業以外,我更希望各位注意我在課外活動方面的成績,因為這更能反映我的領袖才能與團隊精神……」大學五件事誰都做過,找出自己最強的一點,然後集中火力、重槌出擊,才能擴大優勢。
群毆式的小組討論,就不多談了,反正跟高考差不多;倒是單挑的時侯,考官有更多機會作針對性提問,往往令應徵者不知所措。譬如說:能說說自己的弱點嗎?誠實的同學會馬上回答自己粗心大意啦、貪睡啦……愛自掘墳墓等。記著,任何時候都是你的show time!面對這種問題,你必須短揚長,拐個彎來誇自己:「也許來自港大籃球隊的刻苦訓練,我律己律人都很嚴格。當隊長的時候,隊友偶爾抱怨我苛刻,可是當奪得大專冠軍的一剎那,他們都明白到,這只是我帶領大家走向成功的必然過程而已」;假如你是個溫柔的人,就把話反過來說,相信融洽的氣氛更容易為團隊帶來成功。
面試玩多了,其實也就是個遊戲。會玩的掌握了竅門,自然當常勝將軍;不懂規矩的老是瞎掰,自然碰釘連連。多請教,多揣摩,能舉一反三,表現就會好了。仍然是那句話:面試是你的個人表演。踏進虎度門,就是你的show time,不論結果如何,盡情享受這刺激旅程吧!
2010/10/25
麵包和理想
讀大學有如八仙過海,人人各師各法,其中最功利主義的,是從一年級始,便朝著某一份工作邁進。其目標之清晰程度,可以準確到某一行某一企業的某一職位。求職信亦如小李飛刀,例不虛發。
又是一場「大學應否成為職業訓練所」之辯。坦白說,對於這些打從入學起已經知道自己畢業後要打甚麼工的同學,我是感到既可惜,又羨慕。可惜的是,大學有無盡資源,有許多稍縱即逝的風景,人生也是只有一次的青葱年華,為甚麼就惟恐趕不及的一頭栽進名利場裡?羨慕的是,作為一名理論上甚麼工都可以打的文科生,每當有人問我畢業後有何打算,我總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到究竟要吃哪一行飯。因此,對於那些老早就以dream job為目標,制訂好未來三年GPA與實習進度表的同學,我對他們的計算之精確實在無比佩服。
唸書的時候,可惜的感覺較羨慕強烈,因此直到最後一年,我都沒有做過甚麼實習之類的工作。既然文科人無望走進投資銀行上班,大好暑假與其替人做廉價勞工,倒不如實實在在幹些自己想幹的事兒。於是,學生會成為了我的舞台,就像熱血漫畫裡的角色,我幾乎在黃昏中背對鏡頭,伸出手臂指著血紅的艷陽,疾呼:「讓我轟烈地在這裡立下永不磨滅的豐碑吧!」然後寫下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意外的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亦因為學生活動的理想表現而得來。未畢業就收到駐紮北京跨國企業的聘書,雖然不能以薪酬數字稱英雄,但想來也是許多人所渴望的工作機會。
畢業之後,想法不同了。眼見零八年金融海嘯裡未出閘先遭殃的職場新鮮人,薪金六千元一個月,幹些沒有培訓、沒有歷煉、沒有前景的工作,最了不起的就是躲進公務員行列。我不禁向那些大學理想主義者反問一句:到底人在年青的時候,是否應該為了緊抱信念而三餐不繼?反觀那些早年為了事業而暫時放下抱負,到名成利就時再用充沛的資源去實現夢想的人,這難道又有錯嗎?如果年輕時為了「今生無悔」而錯過打拼天下的黃金機會,到三十、四十歲的時候,上有高堂,下有妻兒,自己的工作待遇卻餓不死又撐不飽,一天到晚為口奔馳,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極少數風高亮節之士能堅持我行我素,還有多少人能過得這一關而去追逐夢想?大人不吃,老的嫩的也要吃。餓死老婆瘟臭屋,比背棄理想的罪名更嚴重呀!
數今天香港社會,不論左中右派,真正能夠一展抱負,憑自己影響力改變現狀的,不都是衣食無虞之輩嗎?親中派固然有無限子彈做後盾,就連泛民的主力,不也是幾十年來如一天靠中產階層支持?像長毛那種餓死事小的街頭鬥士,相信即使得到眾多小市民支持,也很難成為年青人奮鬥目標或榜樣吧?我相信,即使油麻地和天水圍的選民(絕對沒有歧視的意思,我自己小時候也住大埔的公共屋邨)用手上的一票硬撐社民連,他們也會希望自己的兒女日後做醫生律師。無他的,衣食足而後知榮辱,自己口袋裡有錢了,再造福社會不遲。這個觀念從香港有東華三院起已經確立了。
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今天的職場,對手是愈來愈多,行頭卻愈來愈窄,機會也愈來愈少。能夠少年得志,事業理想兼而有之固然可喜可賀,但如果未能一蹴而就,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先找到理想,而不急於實現,作好自己飯碗的安排,待確認無後顧之憂的時候,再圖大計。愈偉大的夢想,愈需要漫長的等待與策劃。一味急於爭取美麗的end picture,到頭來可能只是鏡花水月。假如到了退休那一天,才發覺自己既無儲蓄,亦無成就,一生在載浮載沉中玩完,那才叫人不堪回首。
又是一場「大學應否成為職業訓練所」之辯。坦白說,對於這些打從入學起已經知道自己畢業後要打甚麼工的同學,我是感到既可惜,又羨慕。可惜的是,大學有無盡資源,有許多稍縱即逝的風景,人生也是只有一次的青葱年華,為甚麼就惟恐趕不及的一頭栽進名利場裡?羨慕的是,作為一名理論上甚麼工都可以打的文科生,每當有人問我畢業後有何打算,我總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到究竟要吃哪一行飯。因此,對於那些老早就以dream job為目標,制訂好未來三年GPA與實習進度表的同學,我對他們的計算之精確實在無比佩服。
唸書的時候,可惜的感覺較羨慕強烈,因此直到最後一年,我都沒有做過甚麼實習之類的工作。既然文科人無望走進投資銀行上班,大好暑假與其替人做廉價勞工,倒不如實實在在幹些自己想幹的事兒。於是,學生會成為了我的舞台,就像熱血漫畫裡的角色,我幾乎在黃昏中背對鏡頭,伸出手臂指著血紅的艷陽,疾呼:「讓我轟烈地在這裡立下永不磨滅的豐碑吧!」然後寫下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意外的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亦因為學生活動的理想表現而得來。未畢業就收到駐紮北京跨國企業的聘書,雖然不能以薪酬數字稱英雄,但想來也是許多人所渴望的工作機會。
畢業之後,想法不同了。眼見零八年金融海嘯裡未出閘先遭殃的職場新鮮人,薪金六千元一個月,幹些沒有培訓、沒有歷煉、沒有前景的工作,最了不起的就是躲進公務員行列。我不禁向那些大學理想主義者反問一句:到底人在年青的時候,是否應該為了緊抱信念而三餐不繼?反觀那些早年為了事業而暫時放下抱負,到名成利就時再用充沛的資源去實現夢想的人,這難道又有錯嗎?如果年輕時為了「今生無悔」而錯過打拼天下的黃金機會,到三十、四十歲的時候,上有高堂,下有妻兒,自己的工作待遇卻餓不死又撐不飽,一天到晚為口奔馳,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極少數風高亮節之士能堅持我行我素,還有多少人能過得這一關而去追逐夢想?大人不吃,老的嫩的也要吃。餓死老婆瘟臭屋,比背棄理想的罪名更嚴重呀!
數今天香港社會,不論左中右派,真正能夠一展抱負,憑自己影響力改變現狀的,不都是衣食無虞之輩嗎?親中派固然有無限子彈做後盾,就連泛民的主力,不也是幾十年來如一天靠中產階層支持?像長毛那種餓死事小的街頭鬥士,相信即使得到眾多小市民支持,也很難成為年青人奮鬥目標或榜樣吧?我相信,即使油麻地和天水圍的選民(絕對沒有歧視的意思,我自己小時候也住大埔的公共屋邨)用手上的一票硬撐社民連,他們也會希望自己的兒女日後做醫生律師。無他的,衣食足而後知榮辱,自己口袋裡有錢了,再造福社會不遲。這個觀念從香港有東華三院起已經確立了。
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今天的職場,對手是愈來愈多,行頭卻愈來愈窄,機會也愈來愈少。能夠少年得志,事業理想兼而有之固然可喜可賀,但如果未能一蹴而就,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先找到理想,而不急於實現,作好自己飯碗的安排,待確認無後顧之憂的時候,再圖大計。愈偉大的夢想,愈需要漫長的等待與策劃。一味急於爭取美麗的end picture,到頭來可能只是鏡花水月。假如到了退休那一天,才發覺自己既無儲蓄,亦無成就,一生在載浮載沉中玩完,那才叫人不堪回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