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21

Kong U仔為什麼吃虧

香港大學在國際上高歌猛進,同學們卻似乎無法分一杯羮,求職路途步履蹣跚。撇除外圍因素,是學生壓根兒沒弄清楚自己正在玩一個怎麼樣的遊戲,更沒弄清楚自己在靠甚麼與僱主們談條件。

港大本科生功課壓力之少,街知巷聞;港大學生課外活動之多,也是街知巷聞(要是中大科大也有那麼精彩,早就弄幾套《水晶之城》、《鑽石之城》玩玩了)。功課壓力少加活動多,究竟能出產甚麼樣的人材?一般來說,學生在這種條件下可以毫無顧慮地投入校園生活,盡情與五湖四海的朋友交流,在社團及其他課外活動裡鍛鍊交際手腕與組織能力,甚至達成一些自己在中學已經開始萌芽的瘋狂計劃。相比三年閉門造車繼續死讀書,視野遼闊、思考靈活,應變迅速,溝通力強,都應該是他們的形容詞。簡單來說,就是典型的香港醒目仔。

醒目仔女喎,老闆還不喜歡?

問題就是太醒目了。太多同學以為單靠校園的一點歷練,就能勝過人家「豁出三年精力,只為一份工作」的苦功。別人自一年級起已經對著某大銀行的Management Trainee掉口水,一天到晚關注其股價升跌,高層變動,連企業網站裡多個逗號都幾乎留意到了。三年之後,跟這種對手一同進入final interview,假設大家學歷差不多,aptitude test成績差不多,對方儘管口才可能差那麼一點,誠意與準備工夫卻十足,港大同學單憑兩片嘴皮子,你說勝算能有多高?

《洛奇》第三集裡,史泰龍因為成名己久,自以為很了不起,結果被一個覬覦他位置、蓄心積慮研究他拳法弱點的筋肉人打敗,當眾出醜,丟盡老臉。每次看見有人面試失敗,嘀嘀咕咕地發洩時,不期然就想起這段情節。

如果還不明白為什麼醒目仔會敗在忠直仔手上的話,那麼請大家設想自己是老闆,而面前有兩位應聘者,一位精明幹練,一位老實勤懇。前者口若懸河,說話的時侯佔了不少便宜;後者辭令稍遜,卻透露出無限誠意。稍有領袖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像前者那種人,明顯不會久居人下,做個一年半載,便會撅起半邊屁股準備另謀高就,白費自己的栽培之恩;後者雖然「轉數」慢些,不過面對高薪挖角,卻不會輕易接受,而放棄自己部署多年的事業基礎。Play safe的老闆,肯定情願要個忠厚老實的,大不了上班以後讓他天天翻看奧巴馬的錄影帶。

中三課文《楊修之死》,就是說主角楊老兄的職場人生不壞在沒有才華,而在太愛賣弄小聰明,結果大老闆曹先生被弄得不高興了,借故請他吃豉椒炒魷兼送他一程(直達西方極樂,阿彌陀佛)。黃霑在他的《廣告人告白》說年青人心浮氣躁,自以為好醒,一間公司待不了兩三年便跳槽,十年打七八份工,以為這叫平步青雲。不錯,人人爭住請,初時確實很威風,可是一到中層就此打住,四十歲後載浮載沉,更無起色。黃霑曾經是廣告界叱吒一時的大老闆,這幾句道出了他對公司管理層的用人之道,頗有見地。縱觀今天香港的「打工皇帝」,甚麼陳南祿、張永霖、梁高美懿,沒有不是勤懇務實做起,一份工打十幾二十年的。只不知急功近利的大學生,除了對人家二千萬年薪流口水外,還有沒有這心思去鑽研其成功之道?

2010/6/15

懷才不遇?

廿一世紀學生哥求職最大誤差,在於他們以為校園裡的風頭人物,必定是老闆們爭相羅致的第一流人才。

足球校隊隊長、四百米香港紀錄保持者、舍堂學生會主席、DANSO舞蹈之星、辯論隊最佳辯手……大學裡面,有太多讓人出風頭的機會。只要你有一點專長,便不怕沒有掌聲。

問題是,同樣的掌聲,會否出於外面的老闆?

香港大學矢志培育社會領袖,曾經出產中國國父、國際級導演、文壇泰斗、三司十一局局長……(下刪一千字)不過,人家拿出月薪九千五百,都係請個伙計幫輕下啫,打開門做生意,唔駛野野以天下為己任卦?

足球隊長的黃金左腳,跟上班用Excel做計算無關;跑四百米用四十九秒,跟覆印開會文件的速度無關;舍堂學生會講核心價值,跟替公司推銷最新產品無關;跳舞勁過郭富城,與理解金融市場運作無關。任你在大學練得一身好武功,到了職場原來可以一文不值。

不過,辯論技巧出色,的確是履歷上的耀眼一筆,很多僱主會為此見應聘者一面。

老問題又來了:既然於同學沒有實際幫助,課外活動是否已經失去了意義?

許多曾經叱咤風雲,滿腔豪情壯志的「學生領袖」,剛踏入社會時總有懷才不遇的感覺,繼而開始懷疑自己過去所做的太天真太傻。其實,大學以培育社會領袖為已任沒錯,學生領袖自命為社會領袖之一員沒錯,學生領袖多年後有機會成為更具影響力的社會領袖,也沒有錯。錯只錯在,他們以為一畢業就能夠指點江山,不必從嘍囉做起。

舉目而望,香港三百六十行裡面,哪一行的翹楚沒有港大的份兒?人家比你早二三十年出道,你在校園裡熬過的,他們熬過;你在校園外沒熬過的世態炎涼、江湖險惡,他們也熬過。小朋友,您算老幾?

道理說來簡單,可是即使講明白了,仍然很多人參不透。

你以為人家請你來做「接班人」,一上班,才發現人家是請你來做「加班人」。朝七晚十一,每天除了影印和文書工作,以及被上司責罵之外,原來跟本沒有自己嶄露頭角的機會。

說實在,人家用白花花的銀兩每月付你薪水,合約又沒寫明有責任把你捧成為二十年後的CEO,道理上不能投訴。

美麗的誤會迅速幻滅,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人,漸漸開始放棄本來的理想。

放棄理想,卻又放不下身段,依然希望享受當年的風光,於是舍堂或學生會裡偶然會出現一些已經畢業卻經常回來指指點點的所謂「老鬼」。

這種人,自當學生起一直做著春秋大夢,畢業後才驚覺在職場起跑線上先輸半籌,卻又不思進取,依然活在過去的小小光環內,結果提早步入思想的更年期,怨天尤人,不住想當年,卻又忘了自己還不到三十歲,白白浪費許多打天下的光陰。許多大學時候的一時俊傑,過不了這一關,此後載浮載沉,沒甚麼長進,看多了,總覺得可惜。

2010/6/9

搵食艱難

寒窗苦讀十多年,終於在會考高考拿了好績,聯招派位還一帆風順進到Hong Kong U,一心以為從此大把世界,飛黃騰達不用愁。不過現實告訴各位可愛又無知的新生:發夢無咁早。

忘了那些每年一次的薪金統計吧,港大畢業生平均薪酬有一萬九千,不代表任何一個港大畢業生都有這個數。真相是,太多投身專業行列的畢業生影響了結果:醫科生讀完五年,進入不同醫院做Housement,月入兩萬,一年後五萬;法律生讀完PCLL,在大小不同的律師行打工,月入二至五萬;還有牙科生自已開診所或到集團合伙,建築生完成碩士課程及考得建築師牌照後的優薪,跟文、理、工、社會科學院的大多數統統沒關係。噢,對了,商學院的同學,如果閣下不是BBA(LAW),也不要太高興,十居其九各位都不會有一萬九千的起薪點。

當然,假如考到AO和督察的話又作別論。可是,考公務員的淘汰率可是很高的;至於其他一般文職,開始幾年看似優厚,到三十歲左右才發現自己餓不死、撐不飽、又跑不掉,那種半天吊加壯志消磨的滋味,儘管品嚐。七除八扣之後,大部份港大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新金,大概是一萬左右。低者八千,高者一萬三千。這是個人經驗,並透過有組織而非正式的抽樣調查所得。風水先生的騙你十年八年,小弟工餘撰文,沒理由打誑,信不信由你。

港大畢業不愁生計的傳說,很多年前已經破滅了。中大、科大蜚聲國際,早跟港大鼎足而立;八、九十年代大量人口移民英美澳加,他們的ABC、BBC、CBC子女剛好長成歸來,挾泡鹹水之名殺個回馬槍;還有多得末代總督彭定康的慷慨提拔,浸會、城市、理工以及更多的大專院校從後追趕,刻苦耐勞加送自降薪水頂爛市,令本科畢業生愈來愈不值錢。

二零零三年沙士爆發,港大本科畢業都要到深水埗黃金商場賣電腦,月薪六千。很慘嗎?不算!因為同時間在高登賣電腦的,剛剛碩士畢業!零八年底金融海嘯爆發,令零九年畢業的同學們陣腳大亂,畢業前獲得offer的,鳳毛麟角;即使扭盡六壬跳火圈、頂纓槍、碎大石,神勇地考得進甚麼「BIG 4」(是四大會計師樓,不是張衛健許志安那幾位老兄)、「4As」廣告公司的,薪金還只得九千。可憐很多Kong U仔,手拿一個2nd Low Honor甚至3rd Honor,身無長技,竟然還不切實際地魂遊太虛,以為靠母校的百年老店大招牌就可以橫行無忌。嫩啊!

醒覺吧!港大是亞洲第一,不代表港大學生也是。這點大小僱主們一向很清楚。中學的時侯有一篇課文,是柳宗元的《黔之驢》,大致是說老虎有一天見到一頭驢,由於第一次碰見,驢又體形碩大,於是老虎剛開始有點怕;但過了不久,老虎發現原來驢只懂得嚷嚷幾聲,此外別無殺著,於是便一撲而上,把牠當午餐了。港大同學近年跟那頭大驢有點像:平時在社交場合,憑著母校名頭,好像人脈廣博,這個CEO攀一句「師兄」,那位局長喚一聲「大仙」,親暱得嚇人,威風得要命,外人不知就裏,也覺得港大出品必屬佳品。誰知道一拼真工夫,驕子們馬上出醜,學業半桶水,手腕又弱,連本該最引以自豪的英文也開始彆腳起來。還道是前人種書後人乘涼,怎料卻是將門出犬子。遇到這種段數的老哥老姐求助,也不知道該救還是不救,救也不知從何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