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1

Management Trainee

大學生最想做的工作,十居其九是Management Trainee,簡稱「MT」。

MT在香港,最早由英資企業發明。在洋行林立的殖民地時代,太古、和記、怡和、滙豐等大財團,為了招覽本地人才,紛紛設立MT職位,從名牌大學中撈取第一流尖子。在招聘會上,公司保證獲聘者將得到重點培育,包括輪流到不同部門工作,全額資助的進修課程,出差海外的優待,寫包單的晉升機會,以及傲視同儕的薪金(這個最實際)等,總之筍到無人有。時至今天,各大銀行與外資企業高層、董事局成員和大班,泰半都這樣出身,是名副其實的打工皇帝。一道天梯上青雲,難怪學生哥都一見這兩個英文字母吞口水。在政府,類似的職位叫AO(Administrative Officer) ,人稱「政務官」,今天三司十一局的高層,包括咱們校監曾特首,一生事業都從這開始。

無意貶低特區,不過請各位記得,MT的盛世,是港英時代。那時侯,香港經濟起飛,江湖上甚至還未出現「亞洲四小龍」的名號,全亞洲求才若渴,蓄勢待發,港大當年全校還只得幾百到一千多人左右。今天打開大學的求職網頁,MT倒是琳瑯滿目:閣下要是嫌替英國人打工有做亡國奴之嫌,可以選美資的漢堡飽叔叔或星爸爸咖啡屋;再嫌替美國佬打工有投奔美帝之誅,可以做本地薑電訊或地產大王的天子門生;如果不喜歡傳統生意,保險、傳銷現在都有MT Programme了。連上班都像吃自助餐般任君選擇,而且是MT喎!原來世界上真的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Well,同學們,您見過蛤乸在街上跳嗎?在下見過,而且見過幾次,不過那條街不是尖沙嘴彌敦道或中環皇后大道,而在大埔和粉嶺的荒郊附近。職場上的蛤乸亦然,沒那麼容易被你在網上發現的。要找,到非洲吧。那邊現在求才若渴,看你願不願意去而己。

全世界最大美資連鎖咖啡店MT,其全面訓練包括沖咖啡、沖牛奶、擦桌子和擦地,因為這跟客戶有最密切的接觸;香港「其中一所」(必須加上「其中」,否則以敝欄之普及程度,恐怕不久即惹上官非)最大電訊公司的MT,主要工作是打cold-call,以體驗tele-marketing部門之艱辛;保險、傳銷的MT,更是不斷以訂單數量為考核表現之準則,別忘了他們的MDRT與Uranium Director,都是從跑數仔出身。

同學們,看到這裡,千萬別覺得冤,這些MT可是萬中無一、由各大企業精挑細選的人中龍鳳,絕無被人借MT之名作打雜之實的業務。而且各位也別怪人家只拿一萬左右做月薪出手太低。新人嘛,慢慢的學,學好了,熬出頭了,自然有高薪厚職,別急,呵。

好像挺有道理。可是,如果連晉升優待、出差機會、進修資助都沒有的話,那麼這MT跟一般職人立有什麼不同?

箇中奧妙,還請諸君仔細琢磨。

一位職場得意的大仙說過這樣的話:「要知道一間公司的MT Programne有多少斤兩,單看人家出多少月薪已經知道,因為這反映了他們最基本願意投放多少資源在一個人才身上。」這話有沒有說服力,各位大可自行判斷。不過,一部五六千元買回來的iPhone,用起來總比五六百元買來的山寨手機來得愛惜吧?職場新鮮人,千萬別當了冤大頭哦。

2 則留言:

  1. 說得好!  
    現在除了 title inflation,還流行的技倆就是「騙了你進來才說」!  
    大家小心,好自為之了!  
      

    回覆刪除
  2. 值得一再反思。

    的確今非昔比,title可以騙很多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