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在國際上高歌猛進,同學們卻似乎無法分一杯羮,求職路途步履蹣跚。撇除外圍因素,是學生壓根兒沒弄清楚自己正在玩一個怎麼樣的遊戲,更沒弄清楚自己在靠甚麼與僱主們談條件。
港大本科生功課壓力之少,街知巷聞;港大學生課外活動之多,也是街知巷聞(要是中大科大也有那麼精彩,早就弄幾套《水晶之城》、《鑽石之城》玩玩了)。功課壓力少加活動多,究竟能出產甚麼樣的人材?一般來說,學生在這種條件下可以毫無顧慮地投入校園生活,盡情與五湖四海的朋友交流,在社團及其他課外活動裡鍛鍊交際手腕與組織能力,甚至達成一些自己在中學已經開始萌芽的瘋狂計劃。相比三年閉門造車繼續死讀書,視野遼闊、思考靈活,應變迅速,溝通力強,都應該是他們的形容詞。簡單來說,就是典型的香港醒目仔。
醒目仔女喎,老闆還不喜歡?
問題就是太醒目了。太多同學以為單靠校園的一點歷練,就能勝過人家「豁出三年精力,只為一份工作」的苦功。別人自一年級起已經對著某大銀行的Management Trainee掉口水,一天到晚關注其股價升跌,高層變動,連企業網站裡多個逗號都幾乎留意到了。三年之後,跟這種對手一同進入final interview,假設大家學歷差不多,aptitude test成績差不多,對方儘管口才可能差那麼一點,誠意與準備工夫卻十足,港大同學單憑兩片嘴皮子,你說勝算能有多高?
《洛奇》第三集裡,史泰龍因為成名己久,自以為很了不起,結果被一個覬覦他位置、蓄心積慮研究他拳法弱點的筋肉人打敗,當眾出醜,丟盡老臉。每次看見有人面試失敗,嘀嘀咕咕地發洩時,不期然就想起這段情節。
如果還不明白為什麼醒目仔會敗在忠直仔手上的話,那麼請大家設想自己是老闆,而面前有兩位應聘者,一位精明幹練,一位老實勤懇。前者口若懸河,說話的時侯佔了不少便宜;後者辭令稍遜,卻透露出無限誠意。稍有領袖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像前者那種人,明顯不會久居人下,做個一年半載,便會撅起半邊屁股準備另謀高就,白費自己的栽培之恩;後者雖然「轉數」慢些,不過面對高薪挖角,卻不會輕易接受,而放棄自己部署多年的事業基礎。Play safe的老闆,肯定情願要個忠厚老實的,大不了上班以後讓他天天翻看奧巴馬的錄影帶。
中三課文《楊修之死》,就是說主角楊老兄的職場人生不壞在沒有才華,而在太愛賣弄小聰明,結果大老闆曹先生被弄得不高興了,借故請他吃豉椒炒魷兼送他一程(直達西方極樂,阿彌陀佛)。黃霑在他的《廣告人告白》說年青人心浮氣躁,自以為好醒,一間公司待不了兩三年便跳槽,十年打七八份工,以為這叫平步青雲。不錯,人人爭住請,初時確實很威風,可是一到中層就此打住,四十歲後載浮載沉,更無起色。黃霑曾經是廣告界叱吒一時的大老闆,這幾句道出了他對公司管理層的用人之道,頗有見地。縱觀今天香港的「打工皇帝」,甚麼陳南祿、張永霖、梁高美懿,沒有不是勤懇務實做起,一份工打十幾二十年的。只不知急功近利的大學生,除了對人家二千萬年薪流口水外,還有沒有這心思去鑽研其成功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