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5

懷才不遇?

廿一世紀學生哥求職最大誤差,在於他們以為校園裡的風頭人物,必定是老闆們爭相羅致的第一流人才。

足球校隊隊長、四百米香港紀錄保持者、舍堂學生會主席、DANSO舞蹈之星、辯論隊最佳辯手……大學裡面,有太多讓人出風頭的機會。只要你有一點專長,便不怕沒有掌聲。

問題是,同樣的掌聲,會否出於外面的老闆?

香港大學矢志培育社會領袖,曾經出產中國國父、國際級導演、文壇泰斗、三司十一局局長……(下刪一千字)不過,人家拿出月薪九千五百,都係請個伙計幫輕下啫,打開門做生意,唔駛野野以天下為己任卦?

足球隊長的黃金左腳,跟上班用Excel做計算無關;跑四百米用四十九秒,跟覆印開會文件的速度無關;舍堂學生會講核心價值,跟替公司推銷最新產品無關;跳舞勁過郭富城,與理解金融市場運作無關。任你在大學練得一身好武功,到了職場原來可以一文不值。

不過,辯論技巧出色,的確是履歷上的耀眼一筆,很多僱主會為此見應聘者一面。

老問題又來了:既然於同學沒有實際幫助,課外活動是否已經失去了意義?

許多曾經叱咤風雲,滿腔豪情壯志的「學生領袖」,剛踏入社會時總有懷才不遇的感覺,繼而開始懷疑自己過去所做的太天真太傻。其實,大學以培育社會領袖為已任沒錯,學生領袖自命為社會領袖之一員沒錯,學生領袖多年後有機會成為更具影響力的社會領袖,也沒有錯。錯只錯在,他們以為一畢業就能夠指點江山,不必從嘍囉做起。

舉目而望,香港三百六十行裡面,哪一行的翹楚沒有港大的份兒?人家比你早二三十年出道,你在校園裡熬過的,他們熬過;你在校園外沒熬過的世態炎涼、江湖險惡,他們也熬過。小朋友,您算老幾?

道理說來簡單,可是即使講明白了,仍然很多人參不透。

你以為人家請你來做「接班人」,一上班,才發現人家是請你來做「加班人」。朝七晚十一,每天除了影印和文書工作,以及被上司責罵之外,原來跟本沒有自己嶄露頭角的機會。

說實在,人家用白花花的銀兩每月付你薪水,合約又沒寫明有責任把你捧成為二十年後的CEO,道理上不能投訴。

美麗的誤會迅速幻滅,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人,漸漸開始放棄本來的理想。

放棄理想,卻又放不下身段,依然希望享受當年的風光,於是舍堂或學生會裡偶然會出現一些已經畢業卻經常回來指指點點的所謂「老鬼」。

這種人,自當學生起一直做著春秋大夢,畢業後才驚覺在職場起跑線上先輸半籌,卻又不思進取,依然活在過去的小小光環內,結果提早步入思想的更年期,怨天尤人,不住想當年,卻又忘了自己還不到三十歲,白白浪費許多打天下的光陰。許多大學時候的一時俊傑,過不了這一關,此後載浮載沉,沒甚麼長進,看多了,總覺得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