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4

呼喚 • 棍網之魂

數港大的獨家運動,非棍網球(lacrosse)莫屬。

十二世紀的地球上,東亞大陸的趙宋王朝,因女真之崛起而惶惶不可終日;日本列島上的源平爭霸,由幕府大將軍源賴朝畫上句點;歐亞之交的疆域,在十字軍與穆斯林的鐵蹄下烽煙四起。與此同時,在雲和海之彼端的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卻正嘗試以繫著繩網的木棒投擲石塊,作為十人、百人、乃至千人會戰的模擬訓練,並視為神祇所賜的運動;十七世紀的時候,一位法國耶穌會士首次將這種活動記錄在案,傳回歐洲,並命名為「lacrosse」―「la」為拉丁語詞頭,而「crosse」則指球棒狀如牧師手杖;十九世紀,加拿大人正式將之改良成現代運動的模式,並在一九九四年由國會通過成為加拿大的「國技」。這就是棍網球的源起。

港大的棍網球卻是英國遺風。《玻璃之城》其中一幕,黎明等一眾男孩繞著球場跑步,偷看舒淇與其他何東女生在場中間打球,那撲蝶一般的東東便是女子棍網球。如果閣下年紀尚輕,那麼請留意翡翠台播映的《光之美少女》卡通片,都一樣。男子棍網球當然不如女子般斯文,而是身穿頭盔護甲、容許劇烈碰撞的粗獷運動,講求爆發力與速度,打法頗像美式足球,是十足的鐵漢玩意。

控、傳、接、剷、射,球員與球的關係,全繫一根帶網的棒子,要做到操控自如確實在非常困難。可是正因為它難練,才更顯得比賽刺激、球員驍悍,亦因此吸引了無數血氣方剛的大男孩醉心其中。為了模仿Youtube上見到的外國球員的花式控球,我們可以在宿舍徹夜不眠,研究怎樣用一隻手把球連棒抛上半空,讓它一邊自轉、一邊畫出漂亮的弧線,再穩當當的用另一隻手接住;又或把球棒往背後一甩,讓球兒輕輕離網,沿著脖子、後腦勺、頭頂和前額的溜溜地滾動,然後再次在前面兜住。焚膏油以繼晷換來的進展,那怕只是一點點,也足以令人滿足良久。

苦頭當然是吃不少的。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和大仙練立定傳球。儘管球愈傳愈快,初有小成的我卻依然沒有犯上失誤;大仙見我應付得了,便叫我和他邊走邊傳。他愈走愈快,來球也愈見迅疾。誰不知手腳並用之下難度倍增,我只一個分神,便冷不提防被球兒直擊眼球,頓時視力盡失,只能躺在地上直打滾,右眼通紅似血,好不嚇人。幸好隔天細仔檢查後,醫生說傷勢並無大礙。

經歷漫長的嘗試與碰釘,我和無數的熱血男兒一樣,逐漸與球棒和球建立起默契。球網在天雨時彈性下降,樹脂棒頭在低溫下容易脆折,鋁鈦棒身與碳纖維在使勁上的分別,人造草和真草對剷球的阻力變化,一切竟如觀察自己的毛髮和指甲生長般細膩。

生澀的感覺遠去,隨之而來的是如臂使指的物我融通。

那,還等甚麼?

戰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