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8

華麗之紋章

介紹港大,總愛從校徽說起,那不僅是大學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可堪玩味的談資。

嚴格來說,港大校徽應該稱為「紋章」(Coat of Arms),也是全港院校中唯一獲得英國紋章學院(College of Arms)認可的校徽。紋章學(heraldry)始於十二世紀的歐洲,為中世紀的封建貴族製作家徽與戰徽,而紋章學院便是十四世紀起專門為大英帝國管理紋章系統的機構。一九一三年,紋章學院向港大頒授正式校徽,也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那面盾牌。盾牌上方的金獅與緋紅(crimson)背景源自英國國徽。這獅子在早期校徽裏畫得很怪,毛髮蓬鬆手足肥短,與其說是獅子,倒不如說像一隻肥貓,後來大概繪圖技術進步了,獅子的樣貌也愈來愈靚仔;盾牌下方是一本打開的書,寫著「明德格物」,來自儒家經典《大學》,是港大的中文校訓,書後色塊左綠右藍,代象徵香港島與其四面環海。盾牌下的拉丁語橫幅「Sapientia et Virtus」,英譯為「wisdom and virtue」,意思與中文相對應。

中古時代的紋章設計非常複雜,校徽只得一面盾,其實並不完整,於是港大趁一九八一年七十周年校慶之時,再向紋章學院申請補完其他部份,並於三年後得到批准。新版本的校徽以原有的盾牌為基礎,在盾牌上方擱了一頂頭盔和一條頭巾,那是承傳中世紀騎士的符號;頭盔上站了一隻獅子,手持一本打開寫著「明德格物」的書,稱為「冠飾」(crest),呼應盾牌上的圖案;盾牌兩側有一龍一獅作為「護法」(supporters),分別代表中英兩國。一般的紋章護法都站在同一片土地,但這裡的龍獅則各自立於小丘之上,配合港大建於維多利亞城上的地理特徵。為了強調中國元素,三匹新增的靈獸都戴上了玉制項圈,頗見匠心。

學生會與大學共用一個校徽,其下的屬會則各自擁有自己的徽章,而且十之八九都從校徽的盾牌上演變過來,基本做法是把書本和藍綠背景換掉,像文學院學生會的徽章是一管鵝毛筆,法律學會是一座天秤,醫學院學生會是一根蛇杖,體育聯會則是奧運五環和橄欖枝等。舍堂徽章則多把校徽盾牌整個放進去,成為設計一部份,像聖約翰學院的徽章是塊鷹盾,校徽則置於鷹的體內;大學堂的徽章是一座堡壘,堡壘下面就是校徽;馬禮遜堂則把校徽置於其徽章的右下方等。

港大同學相當喜愛這個典雅的校徽,使這樣的徽章演化幾十年來沒完沒了。任職學生會的時候,合作社剛巧要製作一批新的港大紀念品,結果以校徽為主題的設計系列大獲全勝,迅速被同學與遊客搜購一空,為學生會庫房增添不少進賬。自那時候起一直心想,如果把港大所有徽章結集起來,做成一本圖錄,趁百年校慶時逐一回顧這一百個徽章的故事,相信會非常有趣。只不知有沒有人如此耐心,把這些徽號一一收集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